闽南回门风俗?
一、回门时间
结婚回门的时间各地不一,古时是结婚第三日、第六日或八、九日,也有满月回门省亲的。春秋时期就有回门之俗,后代沿袭至今。由于“回门”是新婚夫妇一块回门,故称“双回门”,取成双成对的吉祥意。

二、回门服装
婚后回门时,新郎新娘都应像参加婚礼那样认真修饰、打扮,保持婚礼上那漂亮、俊美的形象。如女方需要隆重举办回门宴,新郎新娘应精心挑选回门礼服。

Tips:结婚当天穿过的所有衣服都不能当回门服穿哦~可以选择礼服、旗袍或者自己喜欢的都可以。

三、回门时应注意哪些
回门时,旧俗规定新娘走在前面,返回男家时,新郎走在前面。因为这次回门是女儿新嫁后第一次回娘家,有的又称“走头趟”。在“双回门”后,一般不准在岳家过宿,必须当日返回男家,因为旧时有新婚一个月内不空房的风俗。
四、回门宴男方父母参加吗
说法一:根据习俗,很多老人会认为男方的家长有必要到场,因为现在很多回门宴其实是女方的婚宴,因为男女双方相隔很远,男方婚宴女方家的亲友没办法到场,所以女方会在之后再宴请一次客,也被称为回门宴。所以这样的宴席男方父母应该出席,跟亲友见见面,也代表了对新媳妇儿的满意。

说法二:可以不参加,坐标闽南,这边的风俗是回门宴男方来一男一女就可以了,如果是独生子女,基本是来堂兄妹,父母没有参加。结婚那天女方父母一般也是没有参加,不过现在都会把双方父母请过去。
说法三:也有说法是男方家长都不来,他们说风俗就是男方家长不能去女方家的回门宴。
说法四:我们这边如果两边分开办的话,结婚当天,女方嫁这边也只去的是送亲的人;回门那天,是女方家的亲戚来接新郎新娘,男方家亲戚不出面,所以回门宴只有女方家的参加。
回门(回亲)
第二天早上新娘的哥哥或弟弟请新娘回家,新郎父母给予他红包,并且当天下午新郎到新娘家。此时又称为头倒客“,而且天黑之后才能回到新郎家,有入门乌生乾埔的说法。
人们常说十里不同俗,这点也适用于闽南结婚风俗,甚至隔壁邻居也有可能不同。较为常见的仪式有提亲、订婚、迎亲和婚宴、回门这几个。
完婚后三日,一般由女方兄弟前来男家,探访新婚起居情况,俗称“舅仔探房”;新娘的弟弟身着盛装,由一个“客仔”挑“花担”,内放花粉、剪刀、竹尺、针线和布,到新郎家“添花”,也有的叫换花。新娘须择日会娘家省亲,俗称“归宁”、“回鸾”,也有称“做头次客”、“请女婿”等。闽南一带一般习惯七日后拜见,近黄昏才回家,叫做“入门黑、生丈夫(生男孩)”,新郎新娘还要带回一雄一雌的带路鸡,放在新床下,然后想尽办法让雄鸡先出来,意味着新娘头胎生男孩。
至此,一套繁缛的婚礼才算基本结束。
而在泉州惠安东部沿海一带,旧时婚嫁新娘都是着黑衣裤,当地人称黑凤凰,打着黑伞。娘家亲朋好友陪送,男方并不迎接。新婚第一夜,新娘不能上床,只能站着过夜。这源于土著闽越人不落天象和汉文化推向极致的封建贞操观念。结婚三天后则须在娘家常住。
什么是工作福利?
最好是知名企业,福利有签合同、上保险(包括试用期),五险一金,年终奖,双休,加班费,市内交通补助,市外有班车,免费食堂,带薪年假,防暑降温,取暖费,产假、陪产假、探亲假等等。
有的还有公司组织的旅游,医疗保险二次报销。年终员工家庭聚会,员工生日礼物,员工五年奖、十年奖,婚丧礼金、年终尾牙等等。
农村禁忌风俗?
1、找对象,不找相差六岁和14岁的!
2、“断掌”不去算命,细品你就懂!
3、无论何时何地,家规不能忘!
4、抬棺材有三个不成文的禁忌:①男子未婚不能抬棺材;②八字与逝者相冲的不能抬棺材;③家里有重病的人和有孕妇的人不能抬棺材!
5、做生意的每月初二、十六要拜关公(也有初一、十五拜的);而且每年农历12月16,俗称“尾牙”,要开席请员工大吃一顿,以示对员工一年来辛苦工作表示认可和感谢,甚至很多大公司年终会也在这一天举行!
6、一年只有清明节前后15天才去扫墓,其他时间除非是“重修风水”,一般不去扫墓祭拜!
7、家里孩子16岁生日,要做成人礼,要“蒸龟”(闽南特色食品用糯米做皮,里面包花生或芝麻等做馅)、蒸粿、蒸米糕、杀鸡、杀猪、杀羊……还要请“傀儡戏”,然后敬“天公”、“佛公”和祖宗,还要开席宴请亲朋好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