喜欢重阳节的理由?
我喜欢重阳节。
金秋送爽,丹桂飘香,农历九月初九日的重阳佳节,活动丰富,情趣盎然,有登高、赏菊、喝菊花酒、吃重阳糕、插茱萸等习俗。下面我就来介绍一种“登高”习俗。在古代,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,故重阳节又叫“登高节”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。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,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;杜甫的七律《登高》,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。登高所到之处,没有划一的规定,一般是登高山、登高塔。

重阳节是活人还是死人节?
重阳节是活人节,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,为了尊敬老人爱护老人,专门为60岁以上老人定制的节日,九月初九重阳节,也是我国尊敬老人的节日。九月九日,日月并阳,两九相重。过去有人把六称为阴数,把九称为阳数,所以说重阳节是活人的节日。
重阳节的寓意是:一元肇始,久久长寿,节日意义是敬老感恩。由此可见,重阳节是活人的节日,这是一个年轻人尊敬老人,孝敬父母的感恩的日子,是中华民族比较传统的育人文化,更是将这一传统文化一代一代传承下去的重要机会,作为中国人我为有这个节日感到自豪!
重阳节,是中国传统老年人节日,九九重阳,说活人节,还是死人节都节外生枝,南辕北辙。
重阳节泛指上了岁数的老年人,即不是什么活人节,死人节?而是庆祝老年人长寿的节日。它是日落前灿烂的晚霞,朋友聚会遍插茱萸少一人的缅怀!是淡泊兴衰的回望!也是去往耄耋之年的共盛之欢!
当然是活着人的节日啊,死去的人除非天堂也有此节啊!重阳节是指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,是中国的传统节日。‘九’是阳数,‘九九’两阳数相重、相叠,故称‘重阳’。现代社会称为‘老人节’、‘敬老节’,党和政府对老人比较关心和尊重,各地社区和基层组织都要走访、慰问老人,送上礼品祝贺老人身体健康长寿。
10月14日重阳节是鬼节吗?
十月十四日是重阳节不是鬼节,阴历九月九重阳节是老人的节日,九月九重阳节都去登高,步步高升的意思登高的意思,古人云,人往高处走,水往低处流,就是这个意思,老年人的节日重阳节这天爬山登高,饮食吃糕,裕意登高,祝福老年人身体健康,万事如意
10月14日重阳节根本就不是鬼节。因为:重阳节是老人节,是为了敬老、爱老,为老人设立的节日,重阳节的时间为每年的阴历九月初九,今年的阴历九月初九正好是阳历10月14日;而鬼节又称中元节,是祭奠逝者的日子,鬼节的时间为每年的阴历七月十五。
重阳节并不是鬼节。
重阳节是指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,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。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,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。在民俗观念中“九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,有长久长寿的含意,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。
1989年,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“敬老节”,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、敬老、爱老、助老的风气。2006年5月20日,重阳节被我国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,所以重阳节并不是我们传统的鬼节。
2021年10月14是重阳节也是老人节敬老节不是鬼节。
重阳节:重阳节不是鬼节,这一天虽然有燃着祭祀习俗但是不是鬼节,鬼节有中西之中国鬼节即七月十五中元节,清明节等,西方鬼节有墨西哥鬼节。
<<易经>>把六为数把九为阳数,双九即为双阳即为重阳,故曰重阳即重九。
10月14日是重阳节,而不是鬼节。是古代遗传下来的思念亲人的节日。唐代诗人王伟呈写道,忆山东兄弟。身在异乡为异客,每逢佳节倍思亲,遥知兄弟登高处,遍插茱萸少一人,是在思念朋友。而现在是指重阳节,为老人节,为了感恩这一天都会要陪在老人身边,聊天,尽孝道之心。
重阳节是鬼节吗?我国一共有三大鬼节,据了解一般传统节日鬼节是需要上坟祭祖。那么九九重阳节祭祖上坟吗?一起来看看吧!
重阳节是鬼节吗
重阳节不是鬼节。
我国鬼节分别为清明节、中元节、寒衣节。
鬼节,顾名思义,与鬼有关的节日、祭祀鬼的节日。鬼是在人类蒙昧时期,对生命的一种延伸。东西方文化对于生命延伸的概念略有不同,但人死为鬼一直是鬼文化的主流。鬼节有中西之分,在中国有四大鬼节,分别是七月半,清明节,三月三,十月初一。西方鬼节中有墨西哥鬼节等,但最著名的是万圣节。
中国三大鬼节
清明节:清明要上坟,同时有踏青的习俗。以前清明也叫寒食节,曾长达百日,曹操改为一天,唐改为清明前三天,所有火都得灭,出寒食后,从宫中传出新火。大都在冬至后的第108天(即三月初一前后)。
九九重阳节为什么又叫敬老节?
重阳节被叫为敬老节是因为这个节日是农历九月初九,九九重阳,因为与“久久”同音,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,有长久长寿的含意,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,重阳佳节,寓意深远,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,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,咏菊花的诗词佳作。 在1989年,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。